欢迎来到云好人!
loading
免费发布信息
·高青 [切换]

      高青县建置沿革

      2023-09-23 10:47:11发布,长期有效,92浏览
    • 收藏
    • 置顶  |
    • 举报  |
    • 区域:高青
      • Q Q:867735559QQ在线交谈
      • 联系人:王苏杰
      • 电话:188****2223 点击查看完整号码
        • 云好人提醒您:本站只为传递好人好事,记录好人好事,歌颂好人好事,传递正能量,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,好人一生平安!本站旗下有《中国好人网》以及各县市《好人网》请记住我们!
    • 信息详情

    发布日期: 2020-03-03  来源:高青县人民政府网

    尧舜禹时期,境内生活着崇尚鸟的东夷人。少昊时(约前2590年)爽鸠氏居营丘(今高青陈庄)。禹夏时本境为季荝氏封国。殷商时为逢伯陵氏封国。太戊五十八年(前1587年),建成薄姑城,高青为古薄姑国领地。薄姑人崇尚布谷鸟,“负海泻卤”,拥有发达的海盐制作产业,同时也是中国最早掌握植桑养蚕技术的民族。薄姑国经济发达,国家富庶,是东方夷国中强大者。


    约公元前1045年,姜太公佐周武王灭商兴周。周成王年间,姜太公助周公镇压管叔、蔡叔反叛,其后顺势灭薄姑国,对薄姑国施行“灭国、毁社、屠君、迁民”的种族灭绝政策,薄菇立国460余年后灭国。


    约公元前1044年,姜子牙封于齐,建都齐水(济水)之畔之营丘(今高青陈庄)。太公初到营丘,与东方莱夷联军展开争夺营丘之战争,太公胜,占领营丘,境内属齐国。太公都营丘后,按周人天有九层之理念,在营丘城中建立天体模型——营丘,作为祭拜上天的天坛。约公元前1021年,姜子牙去世,治营丘18年。公元前866年,周王烹齐哀公,哀公异母弟姜静(胡公)把都城从营丘迁到薄菇,营丘作为齐国都城历时188年。约公元前856年,齐哀公的弟姜山,率营丘人袭薄菇,杀胡公,自立为齐君,称献公,把国都迁至临淄。


    约公元前800年,长狄人迁居于今高青境,在济水北畔建鄋瞒国,都狄邑(今高青县高城镇)。公元前607年,齐王子城父打败长狄,灭鄋瞒国,高青复为齐地。


    春秋时,齐国在县境东部(今唐坊镇)设千乘邑。


    秦,在鄋瞒国故地设狄县,县治今高青县高城镇。高青东部属临淄郡,西部属济北郡。


    前209年,狄县田儋、田荣、田横兄弟杀狄县县令起义,收复齐都临淄。田儋自立为齐王,田荣为丞相,田横为将军,恢复齐国。汉高祖五年(前202年),田横兵败自杀于洛阳东尸乡驿(今河南偃师西)。


    西汉置千乘郡,故城在今高城北25公里(今旧镇)。又置千乘县,治所今唐坊镇孙集。汉高祖封娄敬为建信侯,建信城位于今木李镇内杨村。又置东邹县,治所今花沟镇。汉高祖六年(前201年),刘邦封丙倩为高宛侯,后为高宛县。元朔四年(前125年),汉武帝封齐孝王子刘燕为被阳侯,后改为被阳县,治所今高城镇。


    王莽新政时,狄城更名利居。


    东汉初,复置狄县,改高宛县为高苑县。东汉永平三年(公元60年),千乘郡改名千乘国,翌年复为千乘郡。东汉建初四年(公元79年),汉章帝封其长子刘伉为千乘王,千乘郡遂改为千乘国。东汉永元七年(公元95年),千乘国改为乐安国。


    公元108年,狄县更名临济县,移治临济(今高城)。质帝时改乐安国为乐安郡,千乘县、临济县、高苑县等属乐安郡。时被阳、建信、东邹已废,高青大部属临济、千乘、高苑县。西部为梁邹县地,属济南国。


    三国魏时,高青东部为临济县、千乘县、高苑县地,属乐安郡。青城以西为邹平县地,属济南国。乐安国和济南国皆隶青州。西晋时废千乘县。高青东部为临济县、高苑县地,属乐安国。西部的青城及花沟、黑里寨沿小清河部分属邹平县,隶济南郡。


    十六国时先后属后赵、前燕、前秦、后燕、南燕国地,仍为临济、高苑、邹平县地,分隶乐安郡和济南郡。


    南北朝时,南朝宋废高苑县,将临济县迁于县西部刘家镇(今黑里寨镇刘家镇村)。复置千乘郡并移治今广饶县境。原临济城更名长乐,置侨长乐县(今河北省冀县、衡水、枣强等县为古长乐地,时长乐人南迁至此,沿用长乐之称,置县)。在今高青、博兴之间,侨置阳信县。此时高青县境为侨长乐县、侨阳信县和临济县地。临济县属平原郡,侨阳信县属侨乐陵郡。孝武帝刘骏在古被阳城侨置渤海郡,属侨冀州,皆隶属青、冀二州。


    北朝魏设长乐郡,郡治在长乐城(今高城),高青地为长乐县、临济县地。长乐县属长乐郡,隶青州;临济县属东平原郡,隶齐州。北朝东魏,高青地属青州。北朝齐废长乐郡,移长乐县治于被阳故城,改属齐郡,隶青州。


    隋统一后,高青初为长乐县、邹平县地,属齐郡,隶青州。隋开皇十八年(598年),长乐县更名会城县,县治在今博兴县南古苑庄。隋大业三年(607年),改会城县为高苑县,县治移于长乐城,即今高城,仍属齐郡,隶青州。


    唐时,本境为高苑县、邹平县地。唐景龙元年(707年),析高苑一部置济阳县,县治今邹平县旧口。唐元和十五年(802年),并入高苑县。在今青城镇置青平镇,属邹平县。


    五代时,为高苑县、邹平县地,属淄州。


    宋时,为高苑县、邹平县地,属淄州,隶京东东路。宋景德二年(1005年),在高苑置宣化军,领高苑县。宋熙宁三年(1070年),以县令兼军使。


    金,废宣化军,高青仍为高苑县、邹平县地,属淄州,隶属山东东路。金天兴二年(1233年),置青城县,隶济南路,后废。


    元时,将高苑县小清河以南所属村庄大部分划归新城县、邹平县。高苑初属淄州,公元1265年州废,改属益都路总管府,隶山东东西道宣尉司。元太宗七年(1235年),复置青城县,初隶济南路,中统时属陵州,至元年间改隶河间路。至元二十四年(1287年),置般阳路,高苑县西、青城县东、小清河北、大清河南包括田镇在内的区域为般阳路的新城县。


    明洪武二年(1369年),将青城县并入邹平县、齐东县,青城更名为清池店。明洪武十四年(1381年),复置青城县,属济南府。高苑县属青州府。两县皆属山东布政使司。


    清雍正十二年(1734年),高青为三府四县地。东南为高苑县地,属青州府;西南为邹平县,属济南府;西北为青城县,东北为蒲台县,属武定府。


    民国元年(1912年),废府改道,高青为高苑、青城、蒲台、滨县、齐东、邹平县地,隶属岱北道。1914年改属济南道。1925年,山东省分设十道,青城、蒲台、滨县划属武定道。1928年废除道制,各县直属省辖。1936—1942年,高苑县、青城县属国民党第十行政督察专员公署,隶鲁北行署。1945年,高苑县、青城县仍属国民党第十行政督察专员公署,隶鲁北政府办事处。


    1948年4月,高苑、青城两县合并为高青县,隶中共渤海行署。


    1950年,迁县城于青城。同年5月,废渤海行署,高青县隶属惠民专署。1952年,高青县城复迁田镇。1956年3月,高青县与齐东县合并,改称齐东县,政府驻田镇,隶惠民专署。1958年11月,将齐东县析入博兴、邹平县,皆属淄博专署。1961年10月,复置高青县,隶惠民专署。


    1990年1月1日,高青县划归淄博市,东北部的旧镇镇大部分划归滨州市。




    联系我时,请说是在《云好人》网站看到的,谢谢!请记住永久网址:http://www.yunhaoren.com

    首发网址:http://gaoqing.yunhaoren.com/guaikuang/18069.html
    查看全部高青概况信息
    发布一条高青概况信息

    • 您可能感兴趣
    • 高青新发布
    18861362223